各学院:
依据《河南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8)》、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教师〔2025〕75号),我校决定举办第二十三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请各有关学院认真组织筹备,引导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积极参与,有效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本届比赛的参赛对象为在校2026届本科和专升本师范类专业毕业生。
二、比赛办法及要求
本次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初赛由各学院自行组织,在5月13日前完成,通过初赛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学校决赛,同时向学校推荐三等奖学生,具体名额详见附件1《第二十三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参赛名额分配表》。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定于5月下旬进行,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一)参赛专业
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体育教育、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14个专业。
(二)比赛内容
比赛包含微型课、答辩、才艺展示(中小学组)或专业技能展示(学前教育组)3个环节,满分共100分。各组评分细则见附件2。
1.微型课。全部学科采取微型课方式进行比赛。每个学科规定3个课题。参赛选手在比赛现场从指定的3个课题中随机抽取相应学科中的1个课题进行微型课展示,时间为10—13分钟。各组微型课课题见附件3。中小学组微型课要求使用板书展现其粉笔字功底。
2.答辩。评委围绕参赛选手微型课内容,就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提问1—2个问题。每位选手答辩时间不超过3分钟。
3.才艺展示(中小学组)。主要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艺术风采和良好精神面貌,参赛选手可以选择器乐演奏、舞蹈、朗诵、曲艺、绘画等方面的技能、技巧进行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参赛涉及到的乐器、设备、材料等请自备。
4.专业技能展示(学前教育组)。主要测试毕业生教学能力及职业技能掌握情况,包括简笔画、歌唱、舞蹈以及硬笔书法、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主题网络图设计等项。本次比赛测试内容为教学主题网络图设计,具体要求见附件3。
(三)其它说明
1.体育学科以现场作课的形式进行比赛,上课时间为25分钟。
2.英语学科微型课环节要求全英教学,答辩环节不作要求。
3.授课时长未达到规定时间要求的,酌情扣分。
三、奖项设置
(一)学生奖项。本届比赛设学生一、二、三等奖;学生一、二等奖,通过学校决赛确定,届时,学校将从获一等奖的学生中,遴选部分学生代表我校参加省级比赛;三等奖由各院在初赛的基础上推荐申报,学校审核认定。
(二)优秀辅导教师奖。凡本次比赛获得一等奖学生的指导教师,学校确定为优秀辅导教师。
(三)优秀组织奖。本次比赛设优秀组织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奖次根据参赛单位学生获一等奖的比例确定。
四、其它要求
(一)各学院要制定周密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根据指定的课题(见附件3),对学生进行微型课训练,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初赛活动。
(二)各学院可以将本次比赛与我校2026届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工作中的教师职业能力测试面试环节相结合,要指定专门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并做好比赛材料(比赛方案、比赛过程、比赛结果的图文、影像材料等)的整理及归档工作。
(三)各学院要于2025年5月18日前,将《第二十三届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参赛学生报名表》(见附件4)的纸质版、电子版以及三等奖学生的初赛课件(无课件将取消三等奖获奖资格)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办公楼223房间)。
(四)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的现场决赛由教育学院负责,按参加现场决赛人数的40%和60%分别评选出一、二等奖人选,报教务处(两个专业一等奖中前2名的选手要报参赛视频)。
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202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