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校历  |  作息时间
 本站首页  教务概况  规章制度  工作指南  资料下载  学习园地  学校首页 
 
学习园地
 本站首页 
 教务概况 
 规章制度 
 工作指南 
 资料下载 
 学习园地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学习园地>>教育热点>>正文
 

高德胜:“以人为本”还是“以人才为本”

2015年05月19日 15:53  点击:[]

钱学森老先生在晚年发出了“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惊世一问,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由此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时间“创新拔尖形人才”成了社会的热点。
前一段我去参加一个江南地区教育论坛的筹划会,有些中小学校长也将“创新型拔尖人才”挂在嘴上,有人甚至提议将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作为论坛主题。我忍不住说了几句冷话,大意是中小学不要总盯着所谓的创新拔尖人才,那只不过是一个传说,还是踏踏实实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好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果在中小学就区分出普通学生和创新拔尖学生,那将是教育的又一个劫难,这决不是钱老的本意,更不是他想要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大概也受了这一社会热点的影响,通篇都有“创新拔尖人才”的影子,给人的感觉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最终就是为了培养、造就创新拔尖人才的。这样的观念,似乎很新,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很能抓住社会的注意力,但我这里也要说一些冷话,泼几滴冷水。
   人才是人的功能性形态,是人的工具性特征。人的这一工具性特征固然是重要的,但还有比它更重要的,那就是人本身。作为一个人,都是完整的,既有有用的才能,也有没有多少“功用”的情感和心理,才能固然重要,但感觉是否幸福,是否有尊严,身心是否健康则更重要。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才能与情感、心理能够完美结合。教育就是要促进这种结合,在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宁愿要幸福与健康,因为没有后者,才能就失去了方向,既不能造福于己,也不能造福于人,甚至可能危害社会。钱学森那一辈人,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恐怕不只在于科学专才上,还在于这些人有民族情怀,有强大的人格与精神力量。如果只是功利地追究所谓人才,忽略了人的存在,导致将人当作机器来训练,将人的工具性特征单独拿出来打磨,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因为没有“人”,“才”将焉附?结果只能是“人‘才’两空”。
   这样的观念,在创新拔尖人才论盛行之前,已经有了广泛的传播,并产生了诸多影响。比如,形形色色的“天才班”,就是这种观念的一种投射。偏激一点看,所有“天才班”都不是看重这些孩子本身,而是看中了他们的某种才能。换句话说,看中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的某种工具性特征。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这些孩子“不是被当人看的”,而是被当作功能性的“才”看的。因此,可以说“天才班”的悲剧性结果基本上是注定的,“天才班”、“少年班”的实践经验也基本上证明了这一点。
   基础教育围绕着高考产生的病态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往往将全部的宝都押在那些升学(不单是高考)有望的学生身上,而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则被遗弃,被打入另册(比如慢班),被冷落,他们上学的过程就是失败与屈辱的过程。这些人,说得残酷一点,其实已经被学校视为“废弃物”丢掉了,成了那些“尖子生”往前走的牺牲品。说白了,现在的教育其实是“以人才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如果再加上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急功近利,这样残酷的事情还会变本加厉。因为在目前的体制下,社会和学校一定不会在这些被遗弃的学生中挑选所谓创新拔尖人才,只会将垂青的目光投向那些考试成绩优异者。因此,就基础教育而言,目前紧要的不是培养创新拔尖人才,而是静下心来,真正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上学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能感受到学习的幸福与快乐。
   人才身上总有一些光环,而这光环总是能晃晕人们思维的独立性。假如,政府部门说要不惜代价多出快出“拔尖富豪”,大众能答应吗?肯定一片哗然。但政府文件说要多出快出拔尖创新人才,甚至是用损害别人的方式(资源与机会的倾斜)来加速这些人才的生产,大众好像不但不反对,还会欢呼,真是奇怪。
   在全球化时代,人才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我们常说,国与国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这样的观点非常醒目,不能说不对,但并不全面。国与国的竞争,实际上既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也就是说,即使是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培养作为国民的人,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国家与人的关系上,我们总是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将人为国家服务视为绝对义务,所有才有体育官员“感谢国家”的谆谆教诲。实际上,国家的存在,目的何在?国家在国际竞争上获胜,又是为何?归根结底不还是为了人的幸福与解放吗?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得解放思想,不能老想着将人培育成人才,成为国家富强的工具,而是要知道,从更本质的意义上,国家只不过是为人谋幸福、谋解放的工具。
   其实,真正的拔尖人才,都不是培养的,都不是外力塑造的,而是自我成长、自我造就的。教育以及社会、国家,主要的任务是为人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人快乐幸福生活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使每个人的潜能都有发挥的舞台,该是人才的自然就会脱颖而出;即使不是拔尖人才,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基本人生态度,学会了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精彩,这不是更好吗?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在人才的渴求上有点过于迫切,失去了一颗平常性,全社会都处在一种急吼吼的状态,反而不利于人才的成长,甚至会毁掉很多人成为拔尖人才的可能性。
   因此,教育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人才为本”,虽一字之差,意义大为不同,不可不察。否则,以培养拔尖人才之名,损的就是我等非拔尖之人的利益,而被拔的那些“尖”是否真“尖”也相当可疑。

 


上一条: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一条:两会代表谈高考改革:异地高考、自主招生

关闭

 

许昌学院教务处 电话:0374-2968870 E-mail:JWC@xcu.edu.cn Coryright ©2020 许昌学院 教务处

综合科:2968870 教务科:2968873 实践教学科:2968862 教学研究科:2968863 学籍学位科:2968550 考务管理科:2968870  质量管理科:2968569